常见的渗透方法及选用之水洗型渗透检测
浏览量:167次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25日
导读
水洗型渗透检测法是广泛使用的渗透检测方法之一,它包括水洗型着色渗透检测法及水洗型荧光渗透检测法两种。
其检测程序如图1所示。
(图1 水洗型渗透检测程序方框图)
1.水洗型渗透检测适用的范围
①灵敏度要求不高:②检验大体积或大面积的工件;③检验开口窄而深的缺陷;④检验表面很粗糙(例如砂型铸造)的工件;③检验螺纹工件和带有键槽的工件。
工件的状态不同,缺陷种类的不同,所需要的渗透时间也不同。
表1列出了水洗型荧光渗透检测推荐的渗透时间,也可供水洗型着色渗透检测时参考。
实际渗透时间需根据所用渗透剂型号,检验灵敏度要求或渗透剂制造厂推荐的渗透时间来具体制定;
实际渗透时间还与渗透温度有关,当渗透温度改变较大时,应通过试验确定。
表1 水洗型荧光渗透检测法的渗透时间(温度16~28℃)
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缺陷,不仅渗透时间不同,而且显像时间也不同。
表2 不同材料和缺陷的显像时间
水洗型渗透检测法所用渗透剂为水洗型渗透剂,一般不使用水悬浮式水溶解湿式显像剂;
对于着色法一般不用干式和自显像,因为这两种显像方法均不能形成白色背景,对比度低,顾灵敏度也较低。
2.水洗型渗透检测法的优缺点
a.水洗型渗透检测法的优缺点
①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可以直接用水去除,操作简便,检验费用低;
②检测周期短。适应绝大多数类型的缺陷检测;
③较适合于表面粗糙的工件检测,也适用于螺纹类工件、窄缝和工件上的销槽、盲孔内缺陷等的检测。
b.水洗型渗透检测法的缺点
①灵敏度相对较低,对浅而宽的缺陷容易漏检;
②重复检测时,再现性差,故不宜在复检的场合下使用;
③如清洗方法不当,易造成过清洗,会将缺陷中的渗透剂清洗掉,降低缺陷的检出率;
④渗透剂的配方复杂;
⑤抗水污染的能力弱,特别是渗透剂中的含水量超过容水量时,会出现混浊、分离、沉淀及灵敏度下降等现象;
⑥酸的污染将影响检测的灵敏度,尤其是酸和铬酸盐的影响很大。